日期:2016-1-22(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)
曾国藩并非天资聪颖之人 秉持谦虚原则获得成功
修身养性
吾人为学,最要虚心。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,往往恃才傲物,动谓人不如己,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,见会墨则骂会墨不通,既骂房官,又骂主考,未入学者,则骂学院。
平心而论,己之所为诗文,实亦无胜人之处;不特无胜人之处,而且有不堪对人之处。只为不肯反求诸己,便都见得癫痫病发作预防措施人家不是,既骂考官,又骂同考而先得者。
傲气既长,终不进功,所以潦倒一生,而无寸进也。
《曾国藩与诸弟书》 道光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
这是曾国藩于1844年写给弟弟们的信,当时的曾国藩34岁,担任翰林院教习庶吉士。他告诫弟弟们做人要虚心,这个感受应该跟老曾的亲身体会有关。他当年考取进士,成绩并不怎么优秀,殿试取在三甲第四十二名,赐同进士出身,跟状元探花隔着一大截,结果幸运留在京城工作,多少有点心虚,一定程度的心虚会导致虚心。
所以说那些早年有挫折,不怎么优秀的人在成为大人物之后,自然而然地很虚心,这和早年的心虚有关系,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成功并非完全靠才华,多少有点幸运。
说完虚心,老曾又提到反面:恃才傲物。那些恃才傲物者,未必是大才子,大能人,有时候只是比同类人稍微强一点,优秀少许,却因为这种落差而导致优势心理,这种优势心理利用不好,于是变为傲慢心态,一旦进入这种心态,其才能的提升就会遭遇障碍。
老曾早年在家乡读书的时候,周围肯定也有这些个暂时比他优秀的同学,一向老实的老曾估计也被这些有优势心理的同学欺凌过,所以他感叹:“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,往往恃才傲物”。
这类人有个特点,喜欢否定同学,否定师长,否定学校,通过否定一切来塑造自己的优越感,而否定的方式就是骂:无论是考举人的乡试,还是考进士的会试,他都骂竞争对手和改卷官员笔墨不通,还没有入学的时候,就骂将要入学的学院水平欠佳。
骂人家笔墨不通,自己未必就笔墨通,曾国藩自己的文章估计也被同学骂过,结果骂老曾的人没考上,被骂的老曾反而考上了,因此老曾似乎有点幸灾乐祸心理:瞧瞧,你们当初骂我笔墨不通,结果考上的是我,却不是你们!大家不知道有没有类似的经验,你在班上并不是很拔尖的学生,可能还被班上的精英嘲笑过,结果呢?最终考上大学的是你,而不是那些嘲笑你的精英,尤其是高考录取率相当低的时代,这种现象很普遍。
恃才傲物最终导致自身的才能不能提升,最后延安治疗癫痫病最权威医院导致人生境界不能提升,乃至穷困潦倒一生,骂人很痛快,不等于你的人生很痛快。
最后,老曾提倡“反求诸己”,恃才傲物是与他人与环境对立,“反求诸己”是躬身自问哪里做得不好,哪里需要提升和改进,不抱怨他人和环境,而是积极改造自身。反求诸己是协调式的人格。
当年并不怎么优秀的孩子,不抱怨自己的天资,不抱怨学校和家庭,反求诸己,默默努力,在大为提升的同时也明白自己没什么好夸耀的,反而虚心谦和,用什么来比喻他们好呢?用“极速蜗牛”来比喻比较恰当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