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16-1-19(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)
信息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,总的切入点是推进农业信息化,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农业的各个环节,有效地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,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。”
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。信息产业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大有用武之地。对信息产业而言,“三农”既是重要的服务领域,也是很有潜力的市场。近年来,我们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。
一是实施了“村村通电话”工程。到2005年12月底,全国已有5.4万个行政村新开通电话,通电话行政村比重达到97.33%。二是组织企业开发了专供农村使用的“农民电脑”、农业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数字化农机装备等。三是面向“三农”的各类信息服务取得明显成效。目前全国涉农站已达6389个,为广大农民提供农技、商贸、劳务等多种信息服务,深受群众欢迎。四是邮政服务“三农”工作深入开展。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国主要农业省区、技术比较先进的连锁配送络,为“三农”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不断提高。此外,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了金农工程、广播电视“村村通”、信息扶贫工程等工作。
信息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,总的切入点是推进农业信息化,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农业的产前、产中、产后各个环节,有效地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,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。
农业信息化不仅是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,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,是今后很长一个时期信息产业必须抓紧抓好的重大任务,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:
一、构筑适应农村发展要求的信息基础设施。继续实施“村村通电话”工程,2006年年底前完成1.06万个未通村的通信建设任务,使村通率达到98.6%。利用公共络,采用多种接入手段和信息终端,以农民普遍能够承受的价格,提高农村络普及率。总体上“十一五”末全国基本实现“乡乡能上”的目标,让广大农民享受到信息产业发展带来的方便和实惠。
二、发展面向“三农”的信息服务业。鼓励引导电信运营企业、各类SP服务商、软件企业开发农村特色信息内容,以多种形式、多种途径为农民提供适用的市场、科技、教育、卫生等信息。规范青年癫痫和完善公益性信息中介服务,实现信息与服务共享,探索适合农村发展特点的信息服务业。引导电子企业研发和推广适应农村特点、方便农民使用、质优价廉的信息终端和软件产品。
三、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。整合行业现有资源和成果,集中推进农业发达地区、重要粮食产区的信息技术应用工作,降低生产成本,提高产业效益,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竞争力的增强。对西部和东北等重点农业产地发展现代农业、精准农业继续加大支持力度。
四、继续做好邮政惠农工作。完善邮政连锁配送服务体系,重点开发农资类、快速消费品类和公共服务等配送业务。
五、在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同时,还要加强信息技术在农村文化建设、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领域的应用。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培训,通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和涉农远程教育系统,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活动,提高农民信息能力,消除和缩小“数字鸿沟”。积极开发农村村务管理、农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、社会保障服务等管理软件和系统,提高农村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。继续做好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、广播电视“村村通”工作,积极推动金农工程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。
六、农业信息化是惠及亿万农民的系统工程,任务复杂而艰巨,需要整合资源、汇聚力量,积极务实地推进。我国农村发展水平千差万别,信息化的需求和建设能力也各不相同。当前各地围绕新农村建设,推进农业信息化的积极性很高。对此要加强规范和引导,避免一哄而上,确保农业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。一是要加强规划政策指导,结合各地实际,分阶段、有步骤、有计划地逐步加以推进。工作中,一定要量力而行,注重实效。二是要加强分类指导,通过试点示范、典型引路,探索适合不同地区特点的信息化推进工作模式。三是增加投入。加强引导扶持,在政策、资金、项目上帮一把、扶一手,增加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。四是加强部际协作、部省协同,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,形成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合力。各级信息产业部门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产业的优势,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下,开拓创新,扎实工作,推进农业信息化不断取得成效,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