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目前的位置 : 首页 >> 二级建造师怎么样 >> 正文

上海4年关掉一半冰场高尔夫成救命稻草

日期:2016-8-19(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)

曾经辉煌的银七星滑雪场,正陷入将近两年的 闭关 中。知情人士透露,连年的亏损,加上巨大的成本投入,使得银七星不得不采取装修改建方式重新崛起。

遭遇 水土不服 的不仅仅是银七星。根据记者调查, 冰雪经济 在上海似乎成了勇敢者的游戏,从市民最熟悉的真冰溜冰场,到时下流行的冰吧、雪吧,陷入颓势者多,获得成功者少。在那些艰难存活者看来, 冰雪经济 不能只靠概念打天下,更需多样而灵活的经营。

滑雪场 银七星连年亏损已停业欲转型增建高尔夫球场

在装修。 这天上午,滑雪教练小龙坐在银七星滑雪场的大门前,意兴阑珊地说道。身后,这座原本亚洲第二大的室内滑雪场,只剩下一根光秃秃的滑道,堆满了刚拆下的建筑垃圾。

曾经辉煌的银七星,眼下正陷入将近两年的 闭关 中。知情人士透露,连年的亏损,加上巨大的成本投入,使得银七星不得不采取装修改建方式重新崛起。

小龙相信, 冰雪经济 在上海有立足之地,已 闭关 两年的银七星也会有重新开张的一天。根据目前的规划,新增的高尔夫球场、商业设施,将承担带领滑雪场走出困境的重任。

犹如被龙卷风袭击过

银七星滑雪场,曾是上海一处知名的旅游景点。可如今,它却在拆除中。记者看到,原先隐藏在室内的滑道已横亘在露天中,长长的滑道上堆满了各类拆下的建筑垃圾。 好像被龙卷风袭击过一样。 一位路人经过时,一边惊讶地看着这一切,一边自言自语。

在公众的视野里,银七星拆除的消息,的确犹如被龙卷风袭击过般突然。但事实上,暂停营业始于2011年。 当时大门上贴的告示还写着当年会重新营业。到了今年,门还是没开,告示上也不再提何时复出了。 银七星对面一家公司的员工小魏说。

的确停业两年了。但我们只是在装修。以后还会再开的。 小龙强调说。他的身份是银七星滑雪场的滑雪教练。可眼下,他调侃自己是 保安 :每隔一天坐在大门口的沙发上,向前来的顾客告知暂停营业的消息,并照看现场。

盛名之下连年亏损

小龙于2009年来到银七星工作。在他的回忆里,银七星的生意并不赖。 会来滑雪的人都有一定的消费能力。 他说,生意最好的时候出现在2010年。受益于世博效应,滑雪场曾顾客盈门。高峰时,等待入场的顾客能一直从大堂排到大门口。

他告诉记者,滑雪场也有淡旺季,其中夏季生意最火。不过,说到此处,他话锋一转: 旁边的热带风暴你去过吗?人家只做一个夏天就能赚很多了。我们就不行

知情人士告诉记者,虽然享有很高的知名度,近年来,银七星的经营状况却不理想。除了硬件设施的逐渐老化,面对巨额的硬件成本投资,滑雪场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, 基本上每年都在亏。 网友 Cecilia-王 更是在上指出: 银七星滑雪场拆除了,据说亏了7个亿。

高尔夫成救命稻草?

根据滑雪场装修工地上悬挂的施工铭牌,这一工程的建筑面积达到了23000平方米。一旁的规划图上,滑雪场依旧是主要的设施。

不过,银七星还有一个更富有想象力的改造计划。知情人士透露癫痫病的急救措施,未来,原有的滑道上方拟加盖一层,建造高尔夫球场。同时,滑雪场内还将新增一定的商业店铺。这一说法,也得到了小龙的证实。他说,之所以滑雪场装修了两年,就是因为在滑道上加盖高尔夫球场需要经过一定的审批流程。

很早起,滑雪场已经不是一个可盈利点了。 知情人士说,滑雪设施的成本非常高,致使投资方不可能关门歇业。在改造现有设施的情况下,增加新的盈利点,成为一大重点。除了高尔夫球场这样建造中的休闲新功能,此前投资方已在滑雪场前的空地上建造了两栋商务楼宇。后者吸引了新的投资方,也拟增强商业休闲餐饮功能,弥补银七星原来功能单一的缺点。

真冰溜冰场 四年内申城关掉一半冰场北方运动遭遇 水土不服

曾在申城火爆一时的多家真冰溜冰场,目前似乎只剩两种结局:一是关门歇业,如位于虹口区的莱佳真冰场、徐汇区的万体真冰场等;二是艰难度日,如目前在上海有3家分店的冠军溜冰场,经营只能勉强保本,淡季客流每天仅十几人。致使沪上真冰场陷入颓势的 魔咒 是什么? 存活者 未来又将何去何从?

淡季常见 一人包场

上周一个工作日的下午,记者来到位于新世界百货6楼的冠军溜冰场,在进口处,等待进场的滑冰者排起五六人的队伍,记者数了数,在400平方米场地内,正有四十几个人在溜冰。这里的生意似乎并不差。一直到晚上7点多,还有三十多人在滑冰。

你们看到的是 假象 , 正在场外休息的溜冰爱好者罗先生告诉记者, 现在正是暑假,人气至少比平时旺一倍。6月份的一个工作日,我在这里溜冰时,整个场地只有我一个人。

顾客反映的 一人包场 也得到了冰场经营方的证实。据了解,冠军溜冰场由北京零度阳光体育文化有限公司经营,目前除了新世界,在上海还有西郊百联和五角场又一城两家冰场。 我们在行业里做得还算不错,但也只能勉强保本。 采访中,该公司一位负责人坦言,一年中也就暑假和寒假的三个月生意好些,眼下旺季每日客流有100多人,但在长达九个月的淡季中,工作日日均客流仅十几人,个位数客流的情况也不鲜见。

记者了解到,在这里滑一场冰90分钟的收费为60元,加上保险费和手套等工具成本,人均消费一般不超过80元。这位负责人不愿透露具体营业收入情况,但按照如此低迷的人气和并不高的收费标准来算,冠军溜冰场生存艰难确是显而易见的。

2005年新世界这里开业时一场门票卖50元,7年过去也只涨了10元。 这位负责人无奈道, 真冰场的主要消费群体是中小学生,门票定价不能太高。况且本就人气不旺,轻易涨价只怕客人流失更多。

申城冰场数量4年 腰斩

在冠军溜冰场艰难经营的同时,沪上已有半数溜冰场在近几年先后关门倒闭。

莱佳、万体、司凯特 真冰溜冰曾经在上海掀起一阵 蓬头 ,但这些同行已先后关门。 冠军溜冰场新世界店长刘智朴回忆,原来上海的七八家冰场,现在只剩下四五家。

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,早在2004年11月,莱佳真冰场建成营业后, 真冰滑冰 风靡一时。此后,冰场在沪的数量不断增加。2006年,采用同一形式由室外游泳池改建而成的真冰溜冰场 万体真冰溜冰场再次轰轰烈烈宣布开业。开业之初,溜冰场内达到2小时200人的饱和程度。

然而,好景不长,当市民的热情度下降后,大多数溜冰场的营业情况便不温不火。从2008年起,一些营业额不乐观的溜冰场相继关门歇业,其中就包括红火一时的莱佳和万体溜冰场。而2010年,申城最大规模的室内真冰溜冰场 位于正大广场的司凯特真冰场也在坚守3年之后无奈倒闭。

北方运动入沪 水土不服

真冰运动在上海市场有限,它的地域性属于北方。 冠军溜冰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公司在北京、郑州、广州、成都等城市都有冰场在经营,但北方的消费群体毫无疑问更大, 在北方一些城市家长送孩子去滑冰,就和在上海学游泳一样普遍。

刘智朴则认为,溜冰并不是一项很大众的运动,首先它有场地限制,其次还需要特别的技能,且这种运动带有一定的风险性。

正是这些 水土不服 的先天掣肘,让冠军溜冰场放慢了在上海市场扩张的速度,原本计划在上海再建5家冰场,但目前会综合考虑地段、商务成本等各种因素,谨慎发展。

此外,经营管理模式则是真冰场存亡的另一关键。业内人士分析,真冰场的成本包括前期建设、场地租金、能源、维护与人工等,其中维持冰面的能源费用与场地租金是最大开销,面对高昂的运营成本,管理上的失误或不专业都会导致溜冰场入不敷出进而无奈倒闭。

无论在上海还是其他城市,教学收入是真冰场经营的重要一部分,但一些倒闭的冰场并不重视这块业务,聘请教练的专业要求也不高。相比之下,冠军溜冰场之所以能在上海经营多年,原因之一就是重视教学收入。 我们在上海有30多位专业教练,很多都是退役的专业比赛冠军癫痫病形成的原因,五角场又一城冰场几乎有三成收入来自教学。 冠军溜冰场经营方负责人告诉记者,目前一次课时的费用是180元。

冰雪酒吧 "一招鲜"难揽回头客餐厅卖点还需打包经营

在冰天雪地里喝酒吃饭--靠着如此特别的消费体验,淮海路上的"ABSOLUT

ICEBAR"冰吧曾在上海红极一时。但作为独立的酒吧,"一招鲜"的经营模式在取得最初的轰动效应后,就快速败走麦城。

时髦的冰雪酒吧却并没有因此退出上海市场。在浦东滨江一号的餐厅里,同样开着一家概念类似的雪吧。"你来十次SnowBar,可能只有一次会看到里面有顾客。"说起如此"惨淡"的业绩,滨江一号餐厅经理孙永峰却很淡定。在他看来,雪吧或许没有带来直接利润,但却是招徕客人的一个卖点。

来十次仅一次有客人

一瓶瓶伏特加或立或卧在酒柜里,树脂制作的桌子看上去好似真冰制成,吧台、墙壁上都覆盖着冰霜--这个季节去雪吧,用"冰火两重天"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。下午两点半的室外,35度高温;穿上棉袄走进黄浦江畔滨江一号餐厅内的雪吧,则是零下5度的一个冰雪世界。

在少见冰雪的上海,这里是全市唯一的一家冰雪酒吧。不过,客流并不稳定。滨江一号餐厅所属宝莱纳公司市场部经理罗杰克坦言,哪怕是在雪吧旺季夏天症状性癫痫病吃什么药好,平均一天也只有十来个客人。而雪吧的客流和消费都存在不稳定性。有时可能一天都没有几个客人,但有时会举办派对,30平米的空间会塞满了40几个人。一杯酒的价格在58至98元不等,有的客人进来也只是看看,并不消费。

"和餐厅整体相比,雪吧的生意并不算好。"餐厅经理孙永峰这样告诉记者,"你来十次SnowBar,可能只有一次会看到里面有其他顾客。"

打包经营战胜"独立经营"

似乎早就预见到了这点,最初规划时雪吧是现在的两倍大,但后来考虑到市场、成本等因素,目前这里只有30平方米。记者在滨江一号看到,整间餐厅加地下酒窖一共四层,一楼是会客厅,二楼三楼分别是观景餐厅与私人包间,雪吧只是一小部分。

正是这一隅,成了餐厅吸引顾客的卖点。孙永峰告诉记者,"在餐厅内吃饭的顾客有不少是冲着雪吧来的,一些人图新鲜特地来餐厅看看,最后不一定在里面喝酒,但会在餐厅用餐。"

据了解,为了最大程度发挥雪吧的效应,餐厅没有如其他冰吧一样设置入场费,"任何想进去体验的顾客都是欢迎的。"罗杰克说。

这种和整个餐厅"打包经营"的模式,让雪吧从2006年一直开到今天。

2009年,雪吧在上海的竞争者--全球第七家连锁的"ABSOLUT

ICEBAR"冰吧因经营不善,关门谢客。记者了解到,这间号称全亚洲最大规模的冰吧,占地100平方米,最多可一次性容纳60位客人,作为一个单独的酒吧独立运营。

"独立的冰吧很难运营,因为它的成本高,而且市场有限,不是所有人都会花120元的入场费进去喝杯酒。"一位业内人士分析,冰吧或许可以吸引顾客,但是很难留住顾客,如果不与餐厅整合而独立存在,恐怕难以经受市场的长期考验。

揽客未必要"真冰"

据介绍,曾位于淮海路无限度广场的冰吧最大卖点在于,里面的墙、凳子甚至酒杯都是真冰做成。为了还原北极风情,建造冰吧的45吨冰块都是从北极圈以北200公里的尤卡斯加维,经过海路和陆路45天的恒温运输才到达上海。

"全冰的环境需要不停的电力供应,为了让冰吧保持原貌,必须全天24小时开着这个''大冰箱'',这样高的运营成本基本无法支持;同时冰块如果碎成锋利的冰刀冰碴,安全上也有隐患。"孙永峰从管理经营的角度分析了真冰运营的弊端。

在他看来,雪吧目前的设施则更合理。"冰吧的温度在零下20度左右,客人很难长时间停留其中,而雪吧将温度定为更适宜的零下5度。我们用树脂材料做的桌椅外观也如真冰,但成本和安全性都更有优势。"

微评

不妨根据季节多元经营

上海"冰雪经济"有一定的市场,但推广上不够理想。这与其本身的局限性有关。相对而言,冰雪项目操作起来有复杂性,需要一定的技能。它们针对的消费人群也较窄,聚集在年轻人和儿童身上,中老年人则很少会自发的去滑雪、溜冰的。

面临艰难,并不意味着"冰雪经济"在上海无法展开。我曾经去过吉林的一家露天滑雪场。下雪天是每年的十月份到三四月份,所以其余时间这里就会变成滑草场。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,滑雪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特定市场,进行多种方式的经营。

--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系主任何建民

冰雪经济需考虑综合配套

滑雪场在上海属于稀缺资源,全上海就一家。溜冰场,冰雪酒吧的数量也不多。另一方面,上海有2200万人口,应该说,"冰雪经济"在上海会有一定的市场。但现实是这些地方的生意不好。其中涉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。以滑雪场为例,相对其他娱乐休闲活动,它的价位较高。或许还存在管理经营上,以及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。

需要指出的是,上海的"冰雪经济"状况普遍不理想,说明目前市场上的"冰雪"项目欠缺需求性。因为一个娱乐项目要成功,关键是功能组合问题。现在消费者习惯去综合性的娱乐场所,餐饮、娱乐、交通成了消费者选择的关键。所以,从"冰雪经济"来看,就不光是滑雪场、溜冰场、冰吧本身的项目需要坚持特色,还要考虑到综合因素来吸引消费者。具体来说,应具备周边配套设施,比如餐饮、停车场等等的便民设施。同时,控制消费价位,让更多的消费者可以承受。

友情链接:

弹无虚发网 | 影院装修 | 热气球是谁发明的 | 板栗剥壳机 | 黄色图片论坛 | 正版光盘如何复制 | 一年级口算题